疫情期间脱贫自救,金华农产品借着“互联网+”走出去
27日上午,看到天空放晴,38岁的郑伟根又爬到家门口海拔1500米的牛头山上,拿着手机直播他养在山崖上的土蜂。蜂群嗡嗡,订单咚咚。武义这位网名叫“根爷”的蜂农,借着互联网“走”出山头,连上“云”,成为“网红”。
最近一周,郑伟根已卖出土蜂蜜80多公斤,收入3万多元。在他的影响下,当地30多户蜂农扭转了经营观念,开始依靠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。一度滞销的武义土蜂蜜,成为互联网上的畅销产品。“疫情既然是危机,我们就要想办法化危为机。”郑伟根说,受疫情影响的滞销是暂时性的,但市场千变万化,新时代农民应该多学习,增加一些新的技能,提高自己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。
在疫情影响下,金华各县(市、区)农产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,让农民措手不及。然而,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这一暂时性的困难,并没有难倒农民。他们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,利用好手机这一“新农具”,借助各类电商、社交平台,各显神通,把田头、山头都连上“云”,纾解销售难。
金东区2月2日提出无接触配送,打造线上信息汇总平台。得知消息后,该区317名农民信息员迅速行动,通过村微信群收集各家各户滞销农产品信息,汇总到区里后形成供应清单,统一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发布,整合成批量订单,统一打包、统一发货,当日送达金华市区。为更好地介绍自家的农产品,不少农民也学着站到镜头前推销。
曹宅镇杜店村村民付志庆就是这样卖掉滞销的油冬菜的。照片、视频一拍,信息一上传,三天时间,他家的1760斤油冬菜就销售一空。“我知道网上卖东西又快又好,但以前一直觉得太高上大了,自己做不了。这回,被疫情一逼,发现也不是很难嘛。这回是真学到了。”已经种了20多年菜的付志庆说。
武义主动对接省农博会“网上农博”平台,发动农民在“武义·战疫情·食材保障行动”专区里卖货,让城市餐桌和乡村菜园“零距离”对接。上线10多天,“网上农博”收到订单6500多笔,销售额50余万元,惠及农户和合作社116家,有效解决农产品卖和市民买的“两难”问题。武义县新宅乡香菇日产30吨,一度积压160吨,通过平台推广,一大批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,4月底前的香菇已被预定一空,交易额达1600万元,惠及农户1200户。
据统计,在疫情期间,金华市通过各类网络电商、社交平台销售农产品达500多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