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捞为涨价道歉!中小型广告店涨价是好选择吗?
报复性消费还没来,报复性涨价已经到来?前些日子,海底捞在复工之后出现了“报复性涨价”,闹得沸沸扬扬,满城风雨。
海底捞官方回应,疫情下成本上涨,导致菜品普遍涨价6%。实际上,根据网友的消费单价,对比某点评2019年同期,部分食材涨幅已经超过了50%。
在网友们的口诛笔伐下,海底捞终于撑不住了。昨日4月10日,海底捞火锅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,就3月下旬各门店上调菜品价格向消费者郑重道歉,强调是“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,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”。并宣布自即时起,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。
海底捞不断试探顾客的承受底线
客观来讲,涨价,是商家经营的自主选择,只要维持在一定价格曲线范围内,也是合理且正当的。但是海底捞却在不断地试探顾客的承受底线。
海底捞已经把涨价变成了惯例,在疫情之前,海底捞已经涨过一波了。在去年冬天,由于猪肉价格上涨,海底捞已经悄悄在翻台率较高的地区实现涨价,涨价幅度3%-5%。 从半年内看,海底捞涨价两次,涨幅在11%左右,可是个别菜的价格已经飙涨30%。网友通过去年7月份与今年的账单对比发现,同样是一份炸酥肉,价格已经从去年的28元涨到了44元。涨幅达到了惊人的57%。
虽然涨价是因为很多蔬菜、肉类的上游供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。但是,涨价幅度如此之大,还是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响,因为消费的矛盾点在于:菜在涨价,而消费者的工资却不涨反降。因此,成本的上涨都让消费者来买单,无异于将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全部压在消费者身上,这个做法是让普通大众无法接受的。
和部分网友的吐槽一样,城市地区的失业率上升了近一个百分点至6.2%,超过往年水平。尽管九成复工率,但消费者的信心还不足五成,收入将长期承压。还有网友吐槽,本打算“报复性”消费,没想到“被报复”。
疫情期间,海底捞是如何自救的?
海底捞提价的底气在于其品牌影响力,特别是线下门店客流量源源不断,有很多客户为了吃顿海底捞甘愿排两个小时队。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海底捞的节奏,线下门店失去客源,传统餐饮行业的弊端显露无疑,连海底捞这样的餐饮巨头也无法避免。不过,海里捞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积极拓展线上业务,进行自救。
2月,海底捞为了缓解疫情的影响,推出“开饭了”方便菜肴系列,进军半成品行业。该方案为消费者提供12款经典菜和4款汤,都是新鲜现做的半成品,保质期4天,24小时内送到家,消费者通过3-5分钟的简单翻炒即可食用,足不出户即可享用0门槛烹制大餐。 在海底捞APP中,海底捞将各式菜肴进行搭配,价格从31元到92元不等,其中推出了单人餐、双人餐和三口之家餐,囊括了各式经典菜肴,包括红烧茄子、鱼香肉丝、麻婆豆腐等。
牛云老师在《牛云说营销》课程中,也对海底捞的线上自救模式进行深入分析。并讲解传统企业如何使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获客,共享客户资源,实现多维度获益。
免费注册,7天畅享营销新思维
但是光靠外卖显然无法支撑其正常发展,于是有人说,海底捞的人流量上不去了,只能靠价格顶着支撑毛利了。 其实,价格上涨,吃的人少,未必就能多赚钱。相反,价格稳住,吃的人多,当然也就未必少赚。这就要靠商家自己的预测和权衡了。 但是,再好的服务如果脱离了人们的消费水平,那么被人们抛弃则将是必然。
中小广告图文店涨价是好选择吗?
对于中小型的广告图文店,提价未必是有效的手段。这一点上,与大型餐饮企业的经营策略有所不同。
由于疫情期间,客流量小,如果贸然选择抬高客单价,放弃原本的价格优势,会导致顾客更少,陷入恶性循环泥潭。所以,中小型的广告图文店,可以利用个体经营的灵活优势,缩减成本,适时进行促销,反而会形成较好的引流效果。还应该实现多元化增收,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。
同时,作为传统的广告快印店,这个时候一定要深刻地觉醒,唯有颠覆性创新,才能获得高额利润。价值不到,价格不报。当产品有了价值和市场竞争力,价格不再是问题。
所以,摆脱线下单一门店模式,通过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工具,帮助传统企业客户打通线下线上,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线上裂变,实现精准获客,才是实现“自救”与“救人”的正道。